摘要目的::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大鼠模型建立方法进行改进,观察能否获得成功率更高、行为学变化更明显的抑郁动物模型。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CUS)、改良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ICUS),每组18只。NC组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应激;CUS组每天从9种应激中随机选取1种应激作用于大鼠,持续6周;ICUS组在实验前3周每天从9种应激中随机选取1种应激作用于大鼠,在实验后3周每天从9种应激中随机选取2种应激作用于大鼠。实验第5和6周结束时,行糖水偏爱实验(SPT)、矿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FST)。 NC组大鼠两次测量值均未偏离基础值10%以上纳入分析,CUS和ICUS组2次测量值均偏离基础值10%以上纳入分析。结果:NC、CUS和ICUS组最后符合条件大鼠分别为15只(83.3%),9只(50.0%)和14只(77.8%)。糖水偏爱实验发现:与NC组比较,CUS和ICUS组大鼠蔗糖消耗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与CUS组比较,ICUS组大鼠蔗糖消耗百分比进一步降低(P<0.05)。强迫游泳实验发现:与NC组比较,CUS和ICUS组大鼠两次大鼠不动时间测量值均明显延长(P<0.01);与CUS组比较,ICUS组大鼠两次大鼠不动时间测量值进一步延长(P<0.05)。矿场实验发现:CUS和ICUS组大鼠活动测量值明显低于NC组(P<0.01),但CUS和ICUS组大鼠横向及纵向运动穿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大鼠模型建立方法可获得成功率更高和行为学变化更明显的抑郁动物模型。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32
- 被引2
- 下载2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