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种流行性疾病四处蔓延时,身处共同体中的个体做何反应以及疾病如何塑造个体,都需要对共同体进行重构,因此在重构社会共同体的前提下,对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面纱》和巴金的小说《寒夜》中西南地区出现的疾病进行了重构与比较.首先,证实了《面纱》中霍乱发生地与历史不相符,并深入探究了作者为何会选择贵州湄谭府为文本背景;其次,证实了《寒夜》中的霍乱与历史相符.《面纱》中疾病作为文本背景以满足审美需求以及西方对东方形象的集体想象,而《寒夜》中疾病则深化了巴金"家"的主题,以"家"来反映时代及社会,两部小说通过疾病叙事将个体与共同体相联系,在疾病面前更凸显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意识.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