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和灌水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tillage practices and irrigation amount on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wheat
摘要[目的]探究耕作方式、灌水量及其互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赤峰市,选取耕作方式和灌水量两个因素,耕作方式设置旋耕秸秆还田常规播种(XG)、秸秆还田免耕播种(MG)、传统翻耕播种(CT)、深松秸秆还田播种(SS)4种方式,灌水量设置900、1350、1800、2250、2700 m3/hm25个水平,测定小麦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性状及籽粒产量等指标,并对各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MG耕作方式下小麦出苗率最高,平均出苗率为96.55%.除CT外,XG、MG、SS耕作方式下小麦成熟期株高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增高,最高值分别为93.52、95.67、94.00 cm.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均有影响,不同灌水量处理小麦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P<0.05).不同耕作方式下5个灌水量水平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有差异,MG耕作方式下小麦产量高于其他耕作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灌水量2700 m3/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8152.63 kg/hm2,其次是灌水量2250 m3/hm2处理,产量为6493.55 kg/hm2.[结论]赤峰市的小麦种植可以采用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结合灌水量1350~2250 m3/hm2,可达到节水和有效提高产量的目的.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
- 被引3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