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位点动态变化情况
Dynamic Changes of Drug Resistance Loci after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or AIDS
摘要目的 分析HIV-1毒株在药物选择压力下耐药突变发生和位点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8-2022年宁夏接受抗病毒治疗且连续3年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血浆样本,通过 RT-qPCR扩增pol区部分序列并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相关位点.结果 7例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均对某种药物产生低度及以上耐药,其中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类药物中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伦(EFV)耐药发生率最高;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类药物中拉米夫定(3TC)、替诺福韦(TDF)耐药发生率最高;未出现PIs类药物耐药.在接受一线治疗方案使用的药物中,对NVP、EFV、3TC、TDF和齐多夫定(AZT)高度耐药的构成比逐年增加.累计检出耐药相关突变位点21种,第1年NRTIs耐药突变位点有7个;NNRTIs耐药位点10个.第2年NRTIs耐药位点10个,新增了 3个突变位点;NNRTIs耐药位点10个.第3年NRTIs的耐药位点10个;NNRTIs的耐药位点10个.3年均未出现PIs的耐药位点.其中NRTIs耐药突变位点中,M184V/I、D67N、K70E/R/KQ位点有较高的突变频率,NNRTIs耐药突变位点中V106M/VM/I、K103N/KN/KE、K101E/KE位点有较高的突变频率.不同基因亚型的突变位点也有差异.从3种不同基因亚型变异程度来看,CRF01_AE无论是和国际参考株比较还是组内比较,其变异率最大,耐药位点最多;其次为CRF07_BC.结论 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增加,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体内突变逐渐累加,最终导致出现临床耐药.CRF01_AE相较于其他亚型而言,变异程度最大、耐药突变位点最多.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8
- 被引0
- 下载8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