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音通讯对发声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但动物鸣声在时域上不同组成部分的生物学意义差异尚无定论.无尾两栖类的鸣声一般由音节和间隔组成,如雄性仙琴蛙Babina daunchina的广告鸣叫由一至十余个音节及持续时间约为150 ms的间隔组成,这为研究不同音节生物学意义的差异提供了便利.本研究采用优化的失匹配负波(MMN)范式,在播放标准刺激(白噪声)和偏差刺激(同一个广告鸣叫的5个音节)时,采集脑电信号,经过叠加平均后得到MMN.结果显示,第一个音节对应的MMN幅度最高,而且具有大脑左侧优势.由于MMN幅度表征刺激与记忆痕迹之间的差异,同时反映投入的大脑资源,据此推测第一个音节在蛙类声音通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49
- 被引5
- 下载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