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种群密度调查与栖息地评价
Population Density Estimation and 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Lophophorus lhuysii During Breeding Season in Xiaozhaizig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ichuan Province
摘要2015年6-8月和2016年3-8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采用绝对密度调查法,对繁殖期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基于MaxEnt对繁殖期绿尾虹雉的栖息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内,绿尾虹雉繁殖期常活动于海拔3 500~4 100 m靠近阳坡的草甸、灌丛生境.在整个评价区域内适宜栖息地120.05 km2,次适宜栖息地141.67 km2;在保护区内繁殖期绿尾虹雉的平均密度为4.99只/km2,适宜栖息地49.17 km2,次适宜栖息地48.27 km2,推测其种群数量为245只.放牧、资源采集等人类活动是影响绿尾虹雉种群密度的主要因子,因此在本区域的保护区网络间需要加强对人类活动的控制,限制放牧活动,以保护高海拔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88
- 被引2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