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术前血液学指标联合风险评分构建预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1年出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Construction of a Column Chart Prediction Model for Predicting 1-Year Postoperative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PCI Based on Preoperative Hematological Indicators Combined with Risk Scores
摘要目的 构建冠心病(CHD)伴房颤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1 年双抗治疗出血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2 年4 月收治的428 例CHD合并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采取PCI术治疗,术后均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随访1 年,统计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随访过程中 60 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4.02%(60/428).经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及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筛选出年龄、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CRUSADE评分、HAS-BLED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手术时间、D-二聚体、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10 个连续性变量和既往出血史分类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出血史、Scr、CRUSADE评分、HAS-BLED评分、D-二聚体、MA值是影响患者PCI术后有无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上述危险因素预测患者出血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42、0.772、0.843、0.793、0.782,同时构建的预测患者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968(95%CI 0.941~0.996),重复抽样内部验证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并绘制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值为1.764,P =0.984,DCA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预测患者出血风险的净收益率较高.结论 既往出血史、Scr、CRUSADE评分、HAS-BLED评分、D-二聚体、MA值是影响CHD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出血事件的发生.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67
- 被引0
- 下载6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