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 >>
  • 检索发现
  • 增强检索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默认
×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从肿瘤微环境探讨"痞坚之处,必有伏阳"

Discussion on "There Must Be Latent Yang Where There Are Fullness and Stasis" from Perspective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摘要"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出自《金匮要略心典》,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肿瘤领域.多数医家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痞坚为因,伏阳为果",并以此解释肿瘤阻滞气机、郁闭阳气而导致癌性发热、癌性疼痛及放疗、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机制.笔者基于西医的肿瘤微环境学说,提出"伏阳为因、痞坚为果"的新观点,认为伏阳作为始动因素,通过诱发氧化应激、激活免疫逃逸、升高间质液压、释放炎症介质形成肿瘤代谢微环境、免疫微环境、高压微环境和炎症微环境,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临床可采用清透壅滞伏阳、补散中焦伏阳之法达到逆转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发生的目的.

更多
广告
  • 浏览13
  • 下载1
山东中医杂志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43卷10期

1063-1067,1073页

ISTIC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医文AI 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