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抑制患者增多,肺是最常见感染的靶器官,发生机会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升高,病情快速进展至重症肺炎(SP).免疫抑制性重症肺炎临床表现隐匿,病原体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免疫抑制性重症肺炎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免疫学技术及分子诊断技术,其中基于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的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技术成熟,诊断价值高,是病原体检测及鉴定的重要方法,但分离培养的优势依赖病原体的活性,操作周期长、失败率高、阳性检出率低,明确致病菌为感染或定植困难.免疫学技术中的抗原检测对特殊病毒而言,耗时、灵敏度低,易出现假阳性;血清学抗体检测存在窗口期,具有时间滞后性,免疫抑制患者可在感染后出现假阴性.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相比,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灵敏度高、特异度强、不受抗生素影响,缩短了病原体诊断的窗口期,但在反映病原体药物敏感或耐药方面不能取代培养.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NGS)可检测同一标本覆盖的细菌、病毒、真菌及罕见病原体,弥补了PCR不能检测未知病原体的局限性,对已启动抗感染治疗者也可提高病原体检出率,在免疫抑制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83
- 被引5
- 下载4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