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上颌前牙不同内收方式下相关牙槽骨改建变化的锥形束CT研究

Comparison of alveolar bone changes in maxillary anterior area secondary to different kinds of retraction method of anterior teeth: a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study

摘要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上颌前牙倾斜性内收(retraction adjunct with tip, R&Tp)和控根性内收(retraction adjunct with torque,R&Tq)产生的牙槽骨改建反应差异.方法·选取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患者,根据牙齿实际内收方式对纳入对象所有160颗上颌切牙进行标准化分组(分为倾斜内收组和控根内收组),利用CBCT影像结合三维测量软件对2组牙齿内收情况以及相关牙槽骨高度和厚度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结果·2组前牙均实现较大范围内收和直立,倾斜内收组牙冠内收距离及内收角度均明显大于控根内收组(均P=0.000).倾斜内收组L3、P1厚度显著减小(均P=0.000),控根内收组P1、P2厚度显著减小(均P=0.000).倾斜内收组T1厚度减小(P=0.000),控根内收组各水平牙槽骨总厚度均减小(均P=0.000).2组唇侧(P=0.000)、腭侧(P=0.000)牙槽嵴高度均下降,且腭侧牙槽嵴高度降低更显著.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患者上颌前牙在较大范围内收时,倾斜内收组唇侧根尖区、腭侧牙槽嵴区以及控根内收组腭侧牙根颈部及中部区域均为牙槽骨吸收高风险区.

更多
广告
作者 周迪 [1] 吴艳 [1] 王云霁 [1] 范小平 [1] 学术成果认领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401147 [1]
分类号 R783.5
栏目名称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8.11.019?
发布时间 2019-01-12
  • 浏览33
  • 下载14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