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杞菊地黄丸"异病同治"失眠、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作用机制
Mechanism of Qiju Dihuang Pill for insomnia,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 by"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same method"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求杞菊地黄丸治疗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杞菊地黄丸的中药活性成分,在PubChem、SEA、SwissTargetPrediction、Batman-TCM数据库获取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CTD数据库获取疾病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名称.将杞菊地黄丸中药物与疾病的靶点取交集,导入STRING平台搭建蛋白互作(PPI)网络,使用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最后进行分子对接试验.结果:检索到杞菊地黄丸中药物有效成分138个,作用靶点1682个,疾病靶点97个,交集靶点68个,其中CYP3A4、MAOA、NOS2、BAX、GSK3B、APP、VEGFA、IL-2、ABCB1、PARP1为核心疾病靶点,与活性成分山奈酚、槲皮素、7-O-甲基木犀草素-6-C-β糖苷等分子对接良好;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586个、细胞组成77个、分子功能110个,其中生物过程包括对药物的反应、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细胞对有机氮化合物的反应等,细胞组成包括突触后膜、树突、树状突触等,分子功能包括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胺结合、5-羟色胺结合等;KEGG途径共292条,其中人类物种154条.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杞菊地黄丸"异病同治"的传导通路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结论:杞菊地黄丸通过一系列靶点和途径调节酶活性、激素水平、细胞凋亡,修复神经系统以及炎症,对失眠、抑郁症和焦虑症具有"异病同治"的作用.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
- 被引0
- 下载2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