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开展老年友好城市的相关指标评估,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15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核心指标:79.8%认为居住地行走方便,90.3%认为上海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出租车适宜各种行动能力的人(包括肢残、视残、听残者),94.8%认为住房支出支付无困难,96.0%认为社区尊老氛围好,56.8%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6.7%担任有偿工作,53.5%参与社会文化活动,99.7%认为所在的社区能得到健康或社区服务信息,71.2%认为如有需要在家可以得到免费或低于市价的服务。一些核心指标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婚姻、户籍、经济来源和经济水平者中差异明显。补充和自选指标:居家养老的设施应有率至少1项和至少4项的分别占98.6%和75.6%,参与社区文体团队的占26.3%,过去1年中参加过至少1项教育培训项目的占55.2%,自评健康状况好的占90.5%。结论社区无障碍硬件环境建设覆盖率较高,尊老氛围好,居家养老服务覆盖较广。老年人对社区活动、各类培训有一些参与。老年人参与当地决策有待提高,自住房屋的适老性改造有待改进,同时要关注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86
- 被引9
- 下载36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