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3例前列腺癌的诊治和预后——上海单中心10年回顾分析
A 10-year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er analysis from Shanghai:surviv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1 673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摘要目的 总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0年间收治住院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特征和治疗方式变化,探讨前列腺癌的诊治、患者生存情况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1 673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包括初诊年龄、初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总评分、TNM分期、治疗方式及患者生存状态.将患者分为2组:2003-2007年(前5年)为第1组(n=542),2008-2012年(后5年)为第2组(n=1 131).两组间比较,第2组比第1组病例数增加589例,增长109%.第2组较第1组平均年龄更低(70.8岁vs.71.9岁,P=0.003),初诊PSA<20 ng/mL占比更高(38.1% vs.32.9%,P=0.004),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总评分≥8占比更高(47.1% vs.42.2%,P=0.012),局限性前列腺癌占比更高(58.9% vs.45.0%,P<0.001),根治术所占比更高(33.7% vs.14.2%,P<0.001).其中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在2008-2012年逐渐开展(0% vs.20.7%,P<0.001).主要的转移靶器官均是骨.本文运用Kaplan-Meier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利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比较其预后因素.结果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1~121个月).初诊年龄(P<0.001)、初诊PSA水平(P=0.012)、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总评分(P=0.006)和癌远处转移(P<0.001)均是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特点在2003-2012年这10年间发生变化,初诊患者平均年龄降低,诊断局限性前列腺癌病例增加,但低分化肿瘤占比仍然增加.初诊年龄、初诊PSA水平、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总评分和癌远处转移都是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34
- 被引21
- 下载36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