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遵惠继承和发展了其父管正斋的学术思想[1],提炼和践行了管氏针灸的传承理念,形成了学术特点鲜明的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2-11].现将管遵惠教授针刺手法的学术特点探讨分析如下.1 管氏下针十法“下针十法”包括进、退、捻、留、捣、弹、搓、努、盘、飞,是管氏针刺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明代高武的“神针八法”(安神定志、按穴进针为一法,龙虎交战为二法,随咳进针为三法,行针催气为四法,凤凰展翅为五法,饿马摇铃为六法,晕针热汤服之为七法,消除滞针为八法);亦有别于杨继洲的“下手八法”(揣、爪、搓、弹、摇、扪、循、捻).“下针十法”精辟概括了管氏针刺基本手法,是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64
- 被引7
- 下载5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