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利用艾灸设备进行保健灸,建立正常人体艾灸的物理学剂量,为进一步研究患者艾灸剂量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制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测定手足部、胸腹部及腰背部等穴位灸前瞬时温度,最高耐受瞬时温度,并记录产生最高耐受瞬时温度所需要的时间,通过自定义公式:穴位艾灸的物理学剂量=(灸前瞬时温度+最高耐受温度)/2×产生最高耐受温度所需要的时间,拟建立不同部位穴位的艾灸物理学剂量范围,并分析艾灸不同部位的物理学剂量范围差异.结果:手阴经的穴位艾灸时所需要的物理学剂量低于足阴经、胸腹部的穴位,手阳经的穴位艾灸时所需的物理学剂量低于足阳经、背腰部穴位,提示艾灸时手部经穴所需的物理学剂量低于足部及躯干部的穴位,说明手部穴位较之足部、躯干部穴位对光热更敏感.结论:不同部位的穴位均有一定的剂量范围,进行灸疗时,只要达到穴位的剂量范围,即可取得相应的效果.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20
- 被引8
- 下载72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