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钱柳多糖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Study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Cyclocarya paliurus
摘要目的 研究青钱柳多糖(Cyclocarya paliurus polysaccharides,CPP)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CPP处理细菌后,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抑菌生长曲线分析CPP 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并从抑制效果最佳的受试菌菌体电导率、细胞蛋白和核酸含量、还原糖的释放、呼吸链脱氢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程度、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细胞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力的角度来揭示其抑菌机制.结果 CPP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s分别为2、4、6、6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性不明显;对指示菌的电导率、蛋白质和核酸渗漏、还原糖释放、呼吸链脱氢酶活性、细菌脂质过氧化程度、菌体胞内ATP和胞外碱性磷酸酶含量均有影响.结论 CPP具有抑菌活性,其抑菌性主要是破坏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改变其通透性,使得胞内大小分子物质外泄,抑制细胞的呼吸代谢和引起氧化损失,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谢或造成细胞死亡,达到抑菌效果.本研究结果为CPP的抑菌机制探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8
- 被引2
- 下载7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