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铜浓度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COPPER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GIBEL CARP AND CHANNEL CATFISH
摘要通过4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铜含量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初始体重(128.6±2.0) g]和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初始体重(159.4±2.0) g]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以及组织中铜积累量的影响。两种实验鱼的实验饲料均以CuSO4×5H2O为铜源,铜含量分别为3.1(对照)、7.5、49.8、100.5、506.9、965.1和1491.1 mg/kg饲料。实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摄食量(FI)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无显著影响(P>0.05),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铜含量为1491.1 mg/kg 时出现最低值(P<0.05),饲料效率(FE)表现出与特定生长率相似的变化趋势。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各处理组间的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谷草转氨酶(GOT)在铜含量为7.5 mg/kg 时达到最低值(P<0.05),然而血浆中谷丙转氨酶(GPT)、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及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浓度(Hb)均不受饲料中铜含量的影响(P>0.05)。肝脏中铜积累量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无显著影响(P>0.05),而肌肉中铜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斑点叉尾 FI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 SGR 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 FE 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HSI 和 CF 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变化而显著下降。Hct随铜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铜含量为100.5 mg/kg时达到最大值(P<0.05),然而饲料铜水平对血浆中 GPT、GOT、Cu-Zn SOD活性及 Hb、VSI均无显著影响(P>0.05)。铜在各组织中的积累表现出与异育银鲫相同的变化趋势。饲料中较高浓度铜可抑制斑点叉尾和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且异育银鲫对铜的耐受性高于斑点叉尾。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46
- 被引15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