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不同演替树种米槠和马尾松细根性状对比研究
Comparison of fine-root traits between two subtropical tree species Pinus massoniana and Castanopsis carlesii differing in succession stages
摘要选择福建省三明市中亚热带演替前期树种马尾松和演替后期树种米槠两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芯法研究两个树种细根(直径<2 mm)的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细根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 0-80cm土层米槠的细根生物量密度(0.21±0.06) kg/m3、根表面积密度(3.15±1.25) m2/m3和根长密度(2202.84±517.03) m/m3分别为马尾松的1.6、1.2倍和2.2倍,并且3个指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但演替前期树种马尾松细根在土层间分布更均匀,而演替后期树种米槠细根更富集于表层.(2)马尾松细根的直径(0.86±0.04) mm、比表面积(191±32) cm2/g分别是米槠的1.4倍和1.3倍;米槠细根的比根长(10.73±0.46) m/g、组织密度(0.49±0.06) g/cm3分别是马尾松的1.4倍和2.0倍,马尾松细根的较大直径和低组织密度的形态结构能够迅速生长占领土壤空间和适应干旱环境,而米槠细根的较小直径、高比根长和较高的组织密度使其具有较强养分竞争能力和应对取食压力;(3)米槠的比根尖密度(4288±63)个/g、比分叉密度(1164±155)个/g均为马尾松的2.2倍,米槠细根的高分支系统能够迅速利用富养斑块.结论表明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树种细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40
- 被引2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