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湿地不同水盐生境下芦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及其环境解释
Variation in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under different water-salt environments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explanation in coastal wetland
摘要全球变暖后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进一步影响滨海湿地的地下水位和土壤水盐条件,明确滨海湿地植物应对土壤水盐环境变化的生态响应策略,可为滨海湿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因而,选择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优势植物芦苇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地下水位梯度下芦苇的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理化指标,探讨芦苇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内芦苇叶片N含量与N/P均表现为降低的趋势.生长季中期,芦苇叶片14<N/P<16,表明该地区芦苇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芦苇群落土壤剖面由表层向下C、N、P含量及N/P均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芦苇群落土壤C、N含量均显著低于全国土壤C、N含量的平均值,但是土壤P含量与全国平均值比较接近,说明本地区土壤N含量相对缺乏,而P含量相对丰富.相关分析表明,叶片C含量与土壤N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叶片N含量与地下水位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叶片P含量与土壤电导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叶片P含量与土壤C、N、P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叶片C/P、叶片N/P与土壤C、N、P也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冗余分析表明,第一轴的环境因子解释量可达73.22%.相关分析结合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含量、土壤P含量、土壤电导率及地下水位是影响芦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重要驱动因素.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