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karst areas

摘要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直接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和大气CO2浓度,对维持土壤肥力和全球碳循环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探究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喀斯特地区碳循环和石漠化生态恢复有重要意义.在广西马山县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玉米地、草地、金银花、人工林和灌木林),通过为期30 d的矿化培养,结合土壤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指标变化,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SOC矿化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相较于玉米地而言,灌木林和人工林的SOC矿化显著提高,而金银花和草地无显著差异.由于人工林SOC矿化潜力大且碳存留能力相对较弱,在人为干扰或全球变化背景下更容易发生碳流失.而灌木林、草地和金银花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能存留更多的SOC,因此可作为石漠化区退耕还林的优选模式.(2)表层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高于深层土壤,但其高的碳输入、较低的有机碳矿化常数和相当的固碳能力促进表层SOC存留.(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解释了 SOC矿化特征的65.50%,其中SOC、微生物碳、可溶性碳和Ca2+是解释喀斯特SOC矿化的重要土壤因子.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别解释了有SOC矿化特征的66.50%和19.80%,其中拟杆菌门细菌、放线菌门细菌和被孢霉门真菌是调控SOC矿化的主要微生物类群;而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变化均无显著影响.综上,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导致土壤碳底物和Ca2+的变化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别是特定微生物组群,进而调控SOC矿化.

更多
广告
作者 黎俊 [1] 杜馨如 [1] 莫小亮 [2] 张婷 [2] 黄婧 [2] 贺同鑫 [3] 裴广廷 [3] 宋立全 [2] 孙立飞 [4] 孙建飞 [3] 胡宝清 [3] 张伟东 [5] 学术成果认领
作者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1;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南宁 530001 [1] 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南宁 530001 [2] 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1;弄岗喀斯特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崇左 532499 [3] 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1 [4] 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功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会同 418307 [5]
栏目名称
DOI 10.20103/j.stxb.202403250614
发布时间 2025-03-25
  • 浏览1
  • 下载0
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2期

730-742页

ISTICPKUCSCDCA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