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灵山地区典型灌丛碳密度分配格局
Carbon density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ypical shrublands in Mt.Dongling,Beijing,China
摘要灌丛面积增加引起的碳储量增加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中的一个不确定因素.为揭示华北地区灌丛生态系统不同层片的碳密度,采用野外调查和异速生长方程法,研究了北京东灵山2 种典型灌丛(绣线菊和荆条)生态系统的碳密度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荆条灌丛总碳密度(92.32 t/hm2)显著高于绣线菊灌丛(70.47 t/hm2)(P<0.05),其中土壤碳密度占绝对优势(94.96%和 91.54%),分别为 87.67 t/hm2和 64.51 t/hm2,土壤有机碳富集在 0-30 cm土层中,且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加深呈减小趋势.荆条灌丛各土层有机碳密度均高于绣线菊灌丛,这可能与荆条灌丛凋落物产量、质量较高及其根系垂直分布范围广等因素有关.荆条和绣线菊灌丛灌木层对整个生态系统碳密度贡献较小(4.73%和 7.86%),分别为 4.37 t/hm2和 5.54 t/hm2,其中灌木层中枝的碳密度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根和叶.灌木层碳密度与灌木密度显著正相关(P<0.05).2 种灌丛草本层对灌丛总碳密度贡献最小(0.31%和 0.60%),分别为 0.28 t/hm2 和0.42 t/hm2,且二者碳密度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对灌丛碳密度开展评估,为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构建和校验提供了重要的实测数据,也为灌丛生态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