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倾向评分配比法评估苍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保护成效
Assessment of forest conservation in the Cangshan Nature Reserve based on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摘要对自然保护区的定期评估有助于提升其管理和保护水平.本研究以苍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大理市、洱源县、漾濞县3个市/县作为子研究区域,构建了基于倾向评分配比(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和配对t检验paired-samples t-test)的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方案.选取海拔、坡度、与最近居民点的距离、与最近道路的距离4个因子作为环境变量,通过对每个县单独进行分析,分别对比了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时(1995年)与20年后(2015年)其森林覆盖面积的变化,以此来评估苍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保护成效,并对各环境变量与森林覆盖变化值的关系进行了偏相关分析(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结果表明:大理市境内苍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覆盖变化值显著高于保护区外部,且该区段的森林覆盖率最高.洱源县境内苍山自然保护区内、外的森林覆盖变化率均高于其他2个市.县,且保护区内、外森林覆盖变化值差异不显著.漾濞县境内苍山自然保护区内、外森林覆盖变化率最低,但其保护区外0-10km区域的森林覆盖变化值显著高于10 km以外区域,保护区的存在对其周边0-10 km区域产生了正面的溢出效应(neighborhood leakage).海拔、坡度、与最近居民点的距离、与最近道路的距离4个协变量在3个市.县的不同研究区段内均与森林覆盖变化值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研究所采用的倾向评分配比法和按照行政区划对自然保护区分区进行评估的方法,为自然保护区整体保护成效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4
- 被引2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