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菌感染对两栖动物种群影响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on the effects of chytrid infection on amphibian populations
摘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类群,两种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Bd)和B.salamandrivorans(Bsal)的感染是两栖动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Bd主要感染两栖动物无尾目、有尾目和蚓螈目的皮肤,可能引起两栖动物淋巴细胞凋亡和全身电解质失衡.Bsal主要感染有尾目,可能导致两栖动物致命的败血症.针对壶菌及其感染对两栖动物种群影响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然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有限.本文通过检索1990-2022年国内外文献,梳理和总结了壶菌病原的可能起源与传播、壶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壶菌毒力的影响因素和壶菌病原体的诊断与防治等领域的研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的改进需求,如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溯源、开发RPA技术进行野外检测和应用转录组学研究宿主-病原体的免疫等.最后,提出以下4条建议:(1)建设壶菌病原基础数据平台,建立壶菌病常规检测部门,并将壶菌病监测纳入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体系;(2)深入开展我国两栖动物不同地理区系壶菌感染情况的相关研究;(3)探索学科交叉与部门合作,如流行病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等;(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构建符合特殊亚洲环境的壶菌感染和预测模型.本研究将为两栖动物保护拓展新思路,助力我国两栖动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7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