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 >>
  • 检索发现
  • 增强检索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默认
×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基于微阵列数据预测乳腺癌生物标志物及其靶向中药

Prediction of the biomarkers and their targeting herbal drugs of breast cancer based on microarray data

摘要[目的]基于微阵列数据挖掘乳腺癌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其靶向中药.[方法]下载乳腺癌的临床微阵列数据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并基于12种算法筛选核心基因.通过卡普兰迈尔(Kaplan-Meier)和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筛选预后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并挖掘相关微RNA(miRNAs).最后,预测其靶向中药及小分子,并通过分子建模和分子对接验证其结合力.[结果]共获得46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50个核心基因.其中,酰基辅酶 A 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 1(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1,ACSL1),CD24分子(CD24 Molecule,CD24),谷氨酰氧乙酸转氨酶 2(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2,GOT2)和角蛋白(Keratin 14,KRT14)可被has-miR-373等20个microRNAs调控,是乳腺癌的预后标志物.大青叶、麻黄、雷公藤等35种中药所包含的汉防己甲素等13种成分是上述标志物的靶向药物,且它们的结合能均小于-4.0 kcal/mol.[结论]ACSL1[log-rank P=0.039,风险比=1.4(95%CI,1.02-1.94)],CD24[log-rank P=0,风险比=1.98(95% CI,1.42-2.76)],GOT2[log-rank P=0.046,风险比=1.38(95% CI,1.01-1.91)]和 KRT14[log-rank P=0.003,风险比=0.612(95% CI,0.444-0.843)]是乳腺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且汉防己甲素等13种成分是其潜在的靶向药物(结合能均小于-4.0 kcal/mol),这为乳腺癌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更多
广告
分类号 R737.9
栏目名称
DOI 10.16519/j.cnki.1004-311x.2025.02.0028
发布时间 2025-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基金项目
  • 浏览1
  • 下载0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

2025年35卷2期

169-176,145页

ISTICCA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医文AI 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