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患者发生咯血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hemoptysis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CT-guided lung biopsy patients
摘要目的 调查常规进行CT引导下经胸穿刺活检(CT-TNB)程序的肺部结节患者咯血的发生率和主要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行常规CT筛查肺部结节患者306例,其中男性163例,女性143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3.8岁;结节直径1~4cm,平均直径2.7 cm;病灶位于左肺112例,右肺197例;位于肺门28例,肺上段125例,肺中段42例,肺下段61例;收缩压117~136 mmHg,平均收缩压128.9 mmHg;舒张压68~89 mmHg,平均舒张压79.0 mmHg;心率67~96次/分,平均心率82.1次/分;血氧饱和度95%~100%,平均血氧饱和度97.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5例;凝血酶原时间(PT)10.6~14.8 s,平均PT 12.4 s;D-二聚体 0.2~0.7 mg/L,平均值 0.5 mg/L;血小板计数 187.3~297.4 × 109/L,平均血小板计数 239.9 × 109/L;C反应蛋白(CRP)3.9~9.3 mg/L,平均值6.5 mg/L;空腹血糖3.2~10.1 mmol/L,平均值5.7 mmol/L;总胆固醇3.5~7.7 mmol/L,平均值 5.5 mmol/L;鳞状上皮细胞癌(SCC)抗原 0.51~0.92 μg/L,平均值 0.68 μg/L;癌胚抗原(CEA)2.4~3.8 ng/L,平均值2.9 ng/L.采用CT-TNB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根据术后有无发生咯血现象分为咯血组与无咯血组.306例患者以2∶1随机分为训练集204例和验证集102例,比较训练集咯血组与无咯血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生化指标、结节特征和手术信息,并经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方法(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 训练集诊断咯血患者65例(31.9%,65/204),验证集29例(28.4%,29/102);两组咯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咯血组与无咯血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肺结节最大直径例数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1.101,P=0.004).单因素分析发现,训练集咯血组穿刺距离显著大于无咯血组,磨玻璃样结节、良性结节和结节直径<3 cm例数增多,穿刺时间延长(P<0.05).回归分析显示,穿刺距离[比值比(OR)=1.768,95%可信区间(CI)=1.325~2.124,P<0.001]和穿刺时间(OR=1.235,95%CI=1.002~1.524,P=0.024)是CT-TNB后咯血的危险因素,而实性结节(OR=0.336,95%CI=0.115~0.857,P=0.009)和空腔型结节(OR=0.105,95%CI=0.023~0.428,P=0.033)、恶性结节(OR=0.502,95%CI=0.312~0.866,P=0.011)、结节直径 ≥ 3 cm(OR=0.857,95%CI=0.524~0.968,P<0.001)是咯血的保护因素.R软件根据各因素对应权重建立列线图,总分180分.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列线图预测训练集与验证集咯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3和0.867(P<0.001),提示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较好.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也显示,列线图的预测吻合度和临床净获益比较好.结论 采用CT-TNB鉴别肺结节良恶性有一定的咯血发生风险,根据筛选的主要风险因素开发的列线图模型对指导临床准确筛选咯血高风险群体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7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换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