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中的学术失范从普通大学到重点大学,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关于学术失范的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概括地说,学术失范行为是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3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1].现如今对于学术失范的研究大多侧重于科研过程中的失范.对于高校研究生来说,则主要是论文写作与发表等过程中出现的失范行为研究,很少对其日常学术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大学学术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是有区别的[2],因此大学学术失范也有其特征.本研究认为,高校学术失范主要是指学术主体在进行科研相关活动中,包括获得发现知识、增扩知识、探寻规律、知识创新、科学研究、成果产出等过程中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包括学习、提交材料、参加考试、科研活动、论文写作与发表等过程中的一切造假行为.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00
- 被引1
- 下载5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