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 >>
  • 检索发现
  • 增强检索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默认
×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皮试标尺的研制与应用

摘要皮试又称皮内注射术[1]是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真皮层的技术,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局部麻醉。在临床中,某些药品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过敏试验,临床最常见的是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以及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极度敏感的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并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的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2],这两类药物在使用时均需做过敏试验,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抗生素内在的致敏原及病人的过敏性体质密切相关[3]。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氨环,降解产物具有抗原性,易导致人体发生变态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极为凶险,如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病人生命,皮试结果的判断提倡不可由眼及主观盲目测定。所以准确的判断尤为重要。破伤风抗毒素是外伤病人的常用药,也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非常重要的药物[4]。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们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受伤几率大大增加,破伤风抗毒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属于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易发生变态反应。因此,在注射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确定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是预防变态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的必要措施。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年轻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判断能力缺失,对于一些难以确定的皮试结果不敢轻易做出判断[5]。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设计了一种皮试标尺,可以客观、准确地进行皮试结果的判断,而且简单实用、操作方便。现报道如下。

更多
广告
作者 温亚 [1] 郭锦丽 [1] 刘晋 [1] 冀娟 [2] 徐姝 [1] 藏瑞 [1] 学术成果认领
分类号 R472
栏目名称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6.13.042
发布时间 2016-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浏览246
  • 下载319
护理研究

护理研究

2016年30卷13期

1662-1662,1663页

ISTICPKU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