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素问》有“头眩”、“掉眩”之称,《灵枢经》称“眩晕”、“目眩”等.《东垣十书》日:“眩晕,言其黑运旋转,其状目闭眼暗,耳转耳聋,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记载了本病的典型症状.本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关于病因病机自古医家各有论述,《内经》中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丹溪心法·头眩》中则偏主于痰;《景岳全书·眩运》强调“无虚则不作眩”等等.因此,临床上将眩晕分成了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痰湿中阻证等证型.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53
- 被引3
- 下载53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