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酮酯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外周血miR-29a、ICAM-1水平的影响
Effects of ginkgolides drops on anginal attacks and peripheral blood miR-29a and ICAM-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摘要目的 观察银杏酮酯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外周血microRNA-29a(miR-29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长沙市第四医院心内科的7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成药组各3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成药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指标、血液流变学、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中医症状评分及外周血miR-29a、ICAM-1变化,统计两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每周发作次数、每周硝酸甘油用量、单次持续时间降低,中成药组较常规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诱发阳性时间、运动终止时间、最大ST下降时间增加,中成药组诱发阳性时间、最大ST下降时间较常规组更高,运动终止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ST下降幅度、ST恢复时间降低,中成药组较常规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miR-29a、ICAM-1、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ICAM-1及全血高/低切黏度、FIB、血小板凝聚率、血浆黏度降低,中成药组较常规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miR-29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中成药组较常规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降低,中成药组较常规组更低(P<0.05).中成药组硝酸甘油停减率(79.49%,31/39)高于常规组(56.41%,22/39),不良反应发生率(7.69%,3/39)与常规组(5.13%,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酮酯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改善心肌缺血程度和血液流变学,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ICAM-1水平,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5
- 被引0
- 下载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