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收集临床上食物不耐受地图舌(脾胃虚弱型)与非地图舌儿童舌苔菌群,深入剖析儿童地图舌形成与舌苔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3 年1 月至12 月确诊食物不耐受的儿童 80 例,将脾胃虚弱型地图舌纳入观察组,非地图舌纳入对照组,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舌苔菌群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鸡蛋、牛奶、小麦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不耐受食物,且观察组的不耐受食物种类基本在3 种以上;两组儿童舌苔菌群在多样性及均匀度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为观察组的优势菌门;奈瑟菌属、嗜血杆菌属在观察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高于对照组的菌群中影响力最大的分别为变形菌、γ-变形菌、卟啉单胞菌、孪生球菌.结论 地图舌儿童的不耐受食物比非地图舌儿童更为复杂;食物不耐受地图舌和非地图舌的舌苔菌群在物种差异及丰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嗜血杆菌属、奈瑟菌属与地图舌的发生密切相关;普鲁氏菌、变形菌、卟啉单胞菌、孪生球菌可能可以作为区别地图舌和非地图舌的重要生物标志.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