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山防感冒颗粒中药组分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Technique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Chinese Herbal Components of Shanfang Cold Gran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摘要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山防感冒颗粒中药组分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及现有相关文献(CNKI和PubMed)挖掘山防感冒颗粒中山银花、防风、山楂和生姜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运用Cytoscape 3.8.2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利用DrugBank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潜在靶点;采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山防感冒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采用AutoDock分子对接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辅助缓解疼痛靶点进行验证.通过筛选得到山房感冒颗粒中药的24种活性成分,258个潜在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1313个,细胞组分(CC)条目62个,分子功能(MF)条目122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63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相关通路、乙型肝炎病毒、松弛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结核病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成分与AKT1、TNF和TP53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其中槲皮素(Quercetin)、山楂酸(Maslinic acid)和植物甾醇(Bate-sitosterol)为最强的3个有效成分.山防感冒颗粒主要通过调节癌症相关通路、乙型肝炎病毒、PI3K/Akt信号通路、对细胞氮化合物反应、对激素的反应和蛋白质磷酸化的正调控等来辅助消炎治疗COPD,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山防感冒颗粒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初步阐明了山防感冒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