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eripheral blood cytokines in thoracic malignant tumors before and after radiotherapy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的含量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涟水人民医院2021 年10 月—2023 年5 月收治的50 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肿瘤组,选用同期查体健康者30 例为对照组.采集肿瘤组放射治疗前、放疗期间(放疗 3 周后)、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1 个月和4 个月,5 个观察点的外周静脉血,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中IL-2、IL-4、IL-6、IL-10、TNF-α、INF-γ的含量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外周静脉血IL-2、IFN-γ的浓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 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L-10 的浓度水平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期间肿瘤组外周血TNF-α自放疗后开始上升,至放疗结束后1 个月升至最高,显著高于放疗前(P<0.05),然后逐渐下降,至放疗结束后4 个月与放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组外周血IL-6 自放疗后开始上升,放疗结束时达高峰后开始下降,放疗结束后4 个月与放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放射性肺损伤(RILI)组与非RILI组比较,IL-6 和TNF-α水平在放疗的不同时期RILI组均升高;在放疗不同时期两组IL-2、IL-4、IL-10 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胸部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水平,放疗过程中监测细胞因子的浓度可为机体的免疫危机状态以及肺的RILI提供预警,为放疗过程中实施早期的免疫预防和纠正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47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