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 >>
  • 检索发现
  • 增强检索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默认
×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鸢尾素通过激活AMPK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

Irisin Inhibits High Glucose-induced Mitochondrial Damage in Kidney Proximal Tubule Epithelial Cells by Activating AMPK

摘要目的 探究鸢尾素(Irisin)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proximal tubule cells,TKPTs),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G)组、高渗对照(MA)组、高糖(HG)组、高糖+鸢尾素(HG+Irisin)组.利用蛋白印迹法测定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ar1,KIM-1)、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1(recombinant v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 protein 1,VDAC1)、线粒体裂变相关蛋白 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 2(mitofusin 2,MFN2)及 AMP 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表达;通过MitoTrackerTM Red CMXROs染色观察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结果 与NG组相比,HG组KIM1、p-DRP1616表达增加,VDAC1、MFN2、p-AMPK表达减少(均P<0.05);其细胞内线粒体分裂增加,线粒体呈短棒状或颗粒状.与HG组相比,加入Irisin干预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KIM1、p-DRP1616表达减少,VDAC1、MFN2、p-AMPK表达增加(均P<0.05),细胞内线粒体的分裂明显减少,短棒状或颗粒状线粒体结构减少.结论 Irisin对高糖诱导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维持线粒体裂变-融合平衡,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更多
广告
  • 浏览37
  • 下载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