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30%,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都有显著负面影响.PS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递质失衡、神经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减少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HPA)轴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治疗PSD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神经调节技术、中药治疗、运动疗法和社会经济支持等.药物治疗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首选,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和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通过调整认知和改善人际关系来缓解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等神经调节技术显示出显著疗效;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在难治性抑郁症中疗效较好,为PSD治疗提供参考.此外,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MI)结合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在促进神经可塑性和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中药和运动疗法也在改善PSD症状方面显示出潜力.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在评估和优化治疗方案方面具有潜力.综合治疗策略结合多种方法,可为PSD患者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未来研究应继续探索这些方法的优化和个性化应用,以提高PSD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围绕PSD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PSD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7
- 被引0
- 下载13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