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重建CT与X射线片评价单束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后骨隧道及移植物状态的比较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ve CT versus X-ray in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of bone tunnel and graft status after single bundl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near-isometric reconstruction
摘要背景:目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影像学评价大多采用二维的X射线片,存在不立体、测量误差大等缺点,而三维重建CT对术后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目的:探讨三维重建CT(3D-CT)与X射线片测量单束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骨隧道的准确性及移植物状况.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31例,其中男28例,女3例,年龄20-47岁,均采用经前内侧入路定位股骨骨隧道,行单束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1周内分别给予3D-CT及X射线片检查,观察移植物及骨隧道的情况,采用Klos方法和Bernard方法分别测量胫骨、股骨的骨隧道位置.试验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3D-CT三维容积成像影像能够清晰显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隧道情况,31例患者骨隧道壁均完整,股骨端移植物填充(21.71±2.16)mm,胫骨端移植物填充(14.23±1.78)mm(不计挤压螺钉部分),还可观察重建后内固定物及移植韧带;②X射线片测量显示,31例患者胫骨矢状面、冠状面骨隧道内口位置分别为(44.17±5.23)%,(43.05±4.58)%,Blumensaat线水平股骨骨隧道内口位置为(28.75±4.59)%,距离髁间窝顶高度为(38.23±8.71)%;3D-CT测量显示,胫骨矢状面、冠状面骨隧道内口位置分别为(42.41±6.93)%,(43.66%±4.12)%,Blumensaat线水平股骨骨隧道内口位置为(32.41±6.33)%,距离髁间窝顶高度为(41.53±6.51)%;两种检测方法中仅Blumensaat线水平股骨骨隧道内口位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③结果表明,3D-CT与X射线片评价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骨隧道位置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3D-CT测量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骨隧道情况及移植物状态.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16
- 被引9
- 下载14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