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放创复合伤主要发生在肿瘤放疗和核辐射事故患者中,由于辐射破坏修复机制导致伤口愈合延迟或延长,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目的:针对放创复合伤的多种临床症状,制备抗菌、加速愈合和局部麻醉的多功能敷料.方法:以左氧氟沙星、丝素蛋白和盐酸利多卡因为原料,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制备多功能创面敷料.①将多功能敷料分别放置于表面涂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固定培养板上,37℃孵育过夜,检测抑菌圈直径.②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单纯创伤组、放创模型组、治疗组、阳性药组,每组10只.放创模型组、治疗组、阳性药组小鼠全身接受60Co γ射线照射,辐射1 h后,在4组小鼠背部各制作1个直径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单纯创伤组、放创模型组创面涂抹生理盐水,阳性药组创面涂抹三乙醇胺乳膏,治疗组创面覆盖多功能敷料,每隔1 d更换敷料或换药,连续治疗14 d.创面造模后3,7,14 d,检测创面愈合率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创面造模后14 d,获取创面处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及细胞角蛋白1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①3D打印多功能创面敷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15±0.09),(4.18±0.23),(4.35±0.13)cm.②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小鼠创面逐渐愈合,治疗组、阳性药组造模后3,7,14 d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放创模型组(P<0.01,P<0.001),并且治疗组创面愈合率高于阳性药组.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治疗组造模后3,7,14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均低于放创模型组.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显示,单纯创伤组肉芽肿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放创模型组表皮层和真皮层正常结构被破坏,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可见正常皮肤黏膜组织,表皮层排列规则紧密,汗腺、毛囊和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规则;阳性药组表皮层排列规则紧密,汗腺、毛囊和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规则.细胞角蛋白1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治疗组表皮组织厚度低于其他3组(P<0.01,P<0.001).③结果表明,3D打印多功能敷料具有局部麻醉、抗感染、促愈合多重功能.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77
- 被引0
- 下载18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