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结构模型和关联规则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方药规律
Regularity of prescriptions for ischemic stroke based on latent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association rules
摘要背景:目前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隐结构结合关联规则分析深入挖掘及总结"药-方-证"规律,有利于促进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策略的优化.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1990-01-01/2024-08-15.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资料导入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类别及证型,使用Lantern 5.0及Rstudio软件对使用频率≥4%的高频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综合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总结缺血性脑卒中的用药规律及推测中医证型.结果与结论:①共纳人文献231篇,涉及中药203味,累计使用频次2 524次;②高频中药有川芎、地龙、当归、黄芪、丹参、赤芍、红花、水蛭、桃仁、半夏等,药性主要为温、寒、平性,药味以苦、甘、辛味为主,药物主要归肝、脾、心经,功效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较高;③隐结构模型分析共获得7个隐变量、14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19个核心方剂,推测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④关联规则分析共筛选出29条强关联规则,其中2项关联规则2条,3项关联规则27条,支持度最高为当归-川芎,置信度最高为当归+甘草-川芎.结果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是以气血亏虚、肝肾阴虚为本,风、痰、瘀、火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治则以益气扶正、活血化瘀为主,结合"痰热""气滞""阴虚""肝火"等病理因素,辅以清热化痰、行气通滞、滋养肝肾、清肝泻火等治法.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6
- 被引0
- 下载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