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远外侧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显露下斜坡的虚拟现实显微解剖学研究
Comparison of far lateral approach versus presigmoidal approach for exposing inferior clivus by virtual reality technique
摘要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比较经远外侧入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下斜坡的三维解剖结构显露情况.方法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输入15例(30侧)尸头的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选择双侧颈静脉结节前缘和咽结节三点为标记点确定平面,平面以下斜坡区域为下斜坡,平面与斜坡相交曲线前缘为颅底显露标记点.枕髁关节面后缘和乳突尖部分别为经远外侧入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记点,采用直径1 cm圆柱模拟手术路径,圆柱轴线经过开颅标记点.圆柱颅底侧底面圆上缘位于上述颅底显露标记点.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结果 经远外侧入路位于枕骨大孔外侧缘,经过小脑半球腹侧、脑干外侧、颈静脉球内侧、副神经外侧和下部,到达下斜坡,包含舌下神经;经乙状窦前入路由乳突尖部开始磨除岩骨,经过颈静脉球下缘,通过乙状窦前部,位于副神经下部,于枕骨大孔外侧缘经过舌下神经,到达脑干前部下斜坡.在以下斜坡为显露终点的两种手术路径的比较中,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4629.80±81.00) mm3对(2622.60±72.58) mm3;t=91.532,P=0.000]和路径中包含舌下神经[(10.15±0.17) mm3对(7.15±0.20) mm3;t 52.413,P=0.000]的体积大于经远外侧入路,经远外侧入路去除骨性结构的体积大于经乙状窦前入路[(2362.90±80.18) mm3对(1851.60±63.62) mm3;t=25.714,P=0.000].结论 经远外侧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经过舌下神经时,通过去除部分颅底骨性结构有助于避开小脑和脑干显露下斜坡.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11
- 被引5
- 下载46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