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视角下道德诉求方式如何提升劝捐效果
The impact of congruency between moral appeal and social perception on charitable donation
摘要如何有效地引导个体"慷慨解囊"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都关注的热点.基于道德基础理论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社会知觉(温暖型vs.能力型)的劝捐主体中,两种道德诉求方式(个体人道诉求vs.群体规范诉求)对劝捐效果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3个实验的结果显示:温暖型(能力型)劝捐主体与个体人道诉求(群体规范诉求)更为契合,更有利于提升劝捐效果;温暖型劝捐主体进行个体人道诉求主要通过唤起个体的自我效能而提升劝捐效果,而能力型劝捐主体进行群体规范诉求则主要通过增强个体的反应效能而提升劝捐效果.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7
- 被引26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