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取石策略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比较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stone extraction strategies in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for choledocholithiasis treatment
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取石策略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27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组(n=90)、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组(n=91)和ESBD+机械碎石组(n=90),3组患者均在ERCP下行取石术.记录3组患者首次取石成功率、术中出血情况及手术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3组患者术后6、12、24 h时的疼痛程度.记录3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采集3组患者术前、术后1 d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记录3组患者随访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首次取石成功率、术中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BD组、ESBD+机械碎石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EPBD组(P<0.05),ESBD+机械碎石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ESBD组(P<0.05).术后6、12、24 h,3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2 h时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6 h(P<0.05);3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6 h和术后12 h(P<0.05).3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血清DBIL、TBIL及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组患者血清DBIL、TBIL及ALT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胆管感染、消化道出血及穿孔、胰腺炎、反流性胆管炎、结石复发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288、0.824、4.630、0.666、0.775,P>0.05).结论 不同取石策略的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胃肠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疼痛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中EPBD取石操作耗时最短,临床可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取石方法.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