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术式比较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es fo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导管介入封堵和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优缺点.方法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68例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及经胸微创封堵VSD手术患者,根据术式分为2组:经皮导管介入封堵组(经皮组,n= 88),经胸微创封堵组(经胸组,n= 80),随访收集患者的年龄、体质量、缺损类型、手术方式、缺损直径、封堵器直径、手术时间、封堵是否成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并应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皮组成功封堵83例,成功率94%;经胸组成功封堵74例,成功率92%.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经皮组比较,经胸组年龄小[(13±14)岁vs(8±13)岁]、体质量小[(33±20)kg vs(22±19)kg]、手术时间长[(1.4±0.7)h vs(1.6±0.8)h]、缺损直径大[(5.2±2.6)mm vs(4.2±1.8)mm)]、封堵器直径小[(7.6±3.1)mmvs(6.0±2.3)mm]、住院时间长[(8.3±2.9)d vs(10.6±3.8)d]及住院费用高[(26126±5044)元vs(28322±5946)元]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缺损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两组VSD类型来看,经胸组比经皮组治疗VSD类型更多;经胸组术后微量心包积液发生率显著高于经皮组(P<0.05),余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微创术式均安全有效.临床上对于常见室缺类型及无年龄、体质量限制的患者可首选经皮导管介入封堵,而对于低年龄低体质量患儿、干下型及隔瓣下型等特殊室缺类型患者首选经胸微创封堵治疗获益更大.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5
- 被引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