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研究3种类型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倾斜度数、偏心值以及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评价其在眼内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前瞻性研究,对109例(117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随机植入一片式Acrysof SA60AT、三片式Tecnis Z9001或Sensar AR40e人工晶状体,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三组术后1d、1、3、6及12个月人工晶状体的偏心量、倾斜度及前房深度值.结果:分别比较各组在不同时期的平均偏心量与平均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d、1、3、6及12个月,分别比较3组的平均偏心量与平均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片式Acrysof SA60AT组在不同时期的前房深度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片式Tecnis Z9001及Sensar AR40e组术后第1天的前房深度大于术后其它时期,也大于一片式Acrysof SA60AT组术后不同时期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可动态客观地评价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稳定性;适当的连续环形撕囊和准确的囊袋内固定能很好地维持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稳定性,且Acrysof SA60AT一片式软性襻人工晶状体的囊袋稳定性略优于三片式硬性襻人工晶状体.眼科学报2006;22:119-124.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81
- 被引18
- 下载17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