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红花不同药用部位的镇痛和抗炎活性比较研究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parts from Crocus sativus
摘要目的:扩大名贵药用植物番红花的药用资源,寻找可以替代传统药用部位(柱头)的新药用部位.方法:分别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药理模型,分别以吲哚美辛和地塞米松为镇痛和抗炎药效学实验的阳性对照药,观察番红花球茎、顶芽、侧芽和柱头的乙醇和水提取物的镇痛和抗炎活性.结果:在镇痛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顶芽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柱头的醇提物和水提物以及侧芽的醇提物在高剂量时(相当于2.0 g生N/kg)都具有显著的镇痛活性(P<0.05或P<0.01);球茎的醇提物和水提物、侧芽醇提取物的低剂量和中剂量以及水提物均未见有镇痛活性;在抗炎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番红花柱头醇提物和侧芽醇提物均显示出显著的抗炎活性(P<0.05或P<0.01).项芽醇提物在低剂量(相当于0.75 g生药/kg)时也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P<0.05).球茎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及顶芽、侧芽和柱头的水提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以番红花的顶芽、侧芽替代传统药用部位柱头,分别用于镇痛和抗炎作用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06
- 被引11
- 下载1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