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标志物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疗效的预测研究
Predictive Study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on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Neoadjuvant Therapy Regimens in Patients with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摘要目的 研究炎症标志物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2 年 5 月-2023 年 5 月在我院诊治的 62 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炎症标志物对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依据最佳分界值将其分为高、低组,观察不同组间患者临床资料特点、病理参数及不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进一步分析炎症指标高、低对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NLR、SII、PLR高、低组患者性别、年龄、分期、肿瘤数量、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治疗NLR、SII、PLR 高、低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炎症指标比值越高,ORR、DCR更低(P<0.05);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SII、PLR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以上炎性指标比值越高,ORR、DCR更低,患者临床预后可能差,其对临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
- 被引0
- 下载2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