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低强度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及蛋白C及S活性改变
Low Intensity Anticoagulation Versus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hanges of Protein C and S Activity
摘要目的 观察口服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相对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心房颤动血栓事件的作用,并探讨血浆蛋白C及蛋白S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72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取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初始剂量为2.5mg/d,调整剂量使INR控制在1.5 ~2.5,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均测定两组患者抗凝前后血浆蛋白C及蛋白S活性,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血浆蛋白C及蛋白S活性.结果 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血栓发生率1(2.78%)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16.67%)(P<0.05).抗凝后观察组PC、PS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凝后与抗凝前比较PC、PS活性降低(P<0.05).结论 口服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效果明显,低强度华法林虽降低血浆蛋白C及蛋白S活性,并未增加血栓事件发生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30
- 被引1
- 下载4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