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藤-白芍药对不同配伍比例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Study on change rule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Sinomenii Caulis-Paeoniae Radix Alba compatibility in different compatibility ratios
摘要目的 分析青风藤-白芍药对不同配比的特征性成分含量变化与其抗炎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青风藤-白芍药对不同配比(1∶1、1∶2、1∶3、2∶1、2∶3、3∶1、3∶2)的指纹图谱及特征性成分定量测定方法,分析各组样品中成分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通过Griess法和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NO、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量,考察不同配比下青风藤-白芍药对的抗炎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整合特征性成分含量与炎症因子表达量,从化学和药效2个层面综合评价青风藤-白芍药对的最佳配比.结果 7种配比的青风藤-白芍药对指纹图谱共确定了20个共有峰,其中指认了7种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峰1)、青藤碱(峰7)、儿茶素(峰8)、木兰花碱(峰12)、芍药苷(峰13)、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峰17)和苯甲酰芍药苷(峰20).青风藤-白芍药对配比为1∶2和1∶3时,青藤碱和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较高;配比为3∶1和3∶2时,木兰花碱、没食子酸、苯甲酰芍药苷、芍药苷含量较高.细胞实验显示,青风藤-白芍药对配比为3∶2和1∶3时,有较好的抗炎活性.PCA分析发现,配比为3∶2时青风藤-白芍药对的抗炎作用的综合评价最佳.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体外活性评价,揭示了不同配比下青风藤-白芍药对的特征性成分含量变化与抗炎作用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开展该药对的量-效关联性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临床潜方时确定适宜用量提供参考.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