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细胞功能对针刺大鼠"足三里"镇痛效应的影响
Influence of Mast Cell Function on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of "Zusanli"(ST 36) in Rats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肥大细胞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穴位针刺组、旁开针刺组、色甘酸钠组、生理盐水组、色甘酸钠+针刺组、生理盐水+针刺组和色甘酸钠+对侧针刺组.采用大鼠尾部痛阈作为效应指标,在体观察针刺"足三里"提插捻转30 min过程中大鼠的甩尾潜伏期;并通过穴位组织切片染色,离体对照针刺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以及色甘酸钠注射对其的影响.结果:手针大鼠"足三里"穴具有显著镇痛作用,效果明显优于针刺旁开对照点;而在色甘酸钠屏蔽穴位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功能后,这种镇痛作用被明显地削弱.针刺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提高;而注射色甘酸钠可以明显减少该脱颗粒现象.结论:穴位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在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参与了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64
- 被引100
- 下载49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