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三种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方法的对比分析

摘要目前,免疫组化技术已发展成为常规病理诊断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尽管它只是蛋白水平的检测方法,而且对标记结果的解读还需要深入研究,但由于方法简单、设备要求相对较低,故它仍被各级医院病理科倚重.由于病理常规制片使用的中性甲醛固定剂可造成蛋白质的交联,从而导致部分或大部分抗原决定簇封闭,必须通过抗原修复才能有效地使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与抗体有效结合,故抗原修复技术成为免疫组化染色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1].各种自动化免疫组化染色设备都设置了相应的抗原修复程序,使抗原修复更加规范,保证了免疫组化结果稳定可靠.但这些设备成本较高,难以很快在基层医院推广,手工操作仍是最普遍的方法.

更多
广告
  • 浏览378
  • 下载116
诊断病理学杂志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