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海口市0~5岁儿童荨麻疹的感染原与抗敏原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分0~2岁组、3~5岁组)荨麻疹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细菌培养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等对所有患儿感染原、过敏原进行检测,并采用自拟统计表对患儿流行病学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200例患儿中,急性荨麻疹发生率较慢性荨麻疹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34、41.970,均P<0.05);3~5岁组儿童急性荨麻疹发生率较0~2岁组明显增高,而慢性荨麻疹发生率却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011、7.843,均P<0.05);并发症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症状及喘息性支气管炎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0.50%(61/200)、27.00% (54/200)、15.50% (31/200)、14.50% (29/200);感染原以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A型、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病毒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8.00% (16/200)、6.00% (12/200)、5.50% (11/200)、5.50% (11/200);过敏原主要为蛋白或蛋黄、牛奶、尘螨、鳕鱼,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8.00% (76/200)、30.00% (60/200)、15.50% (31/200)、11.00% (22/200).结论 儿童荨麻疹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感染及过敏,感染原主要包括细菌、病毒、肠道寄生虫、支原体、节肢动物等,常见过敏原主要为蛋白或蛋黄、牛奶、尘螨、鳕鱼,临床应结合感染原与过敏原进行防治.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06
- 被引6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