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精IVF中不同授精浓度及方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perm concentration for insemination and fertilization methods on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hen undergone IVF used donor spermatozoa
摘要目的:探讨供精IVF-ET中较为合适的授精浓度及不同授精方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行供精IVF治疗的542个周期的资料,根据不同授精浓度分为3组:A组为(1.0~<2.0)×106/ml,B组为(2.0~<4.0)×106/ml,C组为(4.0~8.0)×106/ml.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并与同期供精ICSI周期进行比较.结果:①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和C组的多精受精率高于A组(5.66%、5.79%、2.69%,P<0.05).②通过与供精ICSI组进行比较,在供精精液可行IVF受精的情况下,ICSI并不能提高供精患者的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结论:供精授精浓度在(1.0~<2.0)×106/ml时可获得较高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提高授精浓度只增加多精受精率而不改善临床结局,此时选择ICSI助孕并不提高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89
- 被引1
- 下载18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